“DNA相亲”靠谱么

相亲,这明明是个非常古老,却又时常在年轻人中多发的行为!

    最近几年,一种新奇有趣的相亲方式正风靡全球,听起来无比“高科技感”——那就是DNA相亲。

    根据DNA按图索骥,真的能帮你找到心动的那个TA吗?

    源于瑞士 风靡全球

    追求“非你莫属”的宿命感

    网飞(Netflix)曾拍过两部利用DNA(脱氧核糖核酸)寻找恋爱伴侣的系列片:The One(《那一个》) 以及Soul mates(《灵魂伴侣》)。DNA相亲,顾名思义就是按照DNA匹配度定向相亲。

    最早发源于瑞士,之后流行于欧美,大约十年前传入日本,并获得空前成功。在原本已饱和的在线婚恋市场,这种新鲜的相亲方式很快俘虏大批猎奇的都市男女。

    其大致流程如下:先采集顾客的DNA样本——就像测核酸一样——用棉签在口腔内擦拭数回;然后进行DNA测序,在数据库中寻找较“匹配”的对象推荐给顾客;征得双方同意,开展线下见面活动。

    一些餐厅用这个噱头做起了“简化版DNA”的相亲生意,他们推出一种DNA相亲套餐。相亲开始时,男顾客会穿上一件全新的白T恤在位子上等待几分钟,时间一到,男顾客便会换回原来的衣服,将白T恤交回给工作人员。工作人员再把这些T恤逐一交给女顾客“闻”,没错就是贴着脸的那种闻,女性们闻完了如果觉得有哪件衣服的气味是自己喜欢的,就可以选择和衣服的男主人深入沟通了。

    为了区别于传统相亲,体现出“科技感”,服务公司不会向双方提供过多信息,有时甚至仅确保性别匹配,像年龄、收入、工作状况等信息,都不会事先公布。

    这样顾客在见面之前,就获得一种超越世俗成规、双方契合度达到DNA级别的心理暗示,并在见面后不断加强这种印象。结果,可能初次见面就“一见钟情”,视彼此为“天作之合”,传统婚恋中的所谓“条件”早就无关痛痒。

    这正是DNA相亲追求的“非你莫属”的宿命感。

    汗衫实验 闻味识人

    遇上对的人闻起来“香香的”

    DNA相亲有没有科学依据呢?

    事实上,欧美和日本的DNA相亲业,理论基础空前统一,其祖师爷都是一位叫Claus Wedekind的瑞士学者。

    1995年,当时供职于瑞士伯尔尼大学的Wedekind博士做了著名的“汗衫”实验。

    他请来40多名男女学生参与实验。让男生们沐浴后不使用香皂、香水,穿着统一配发的T恤,尽量确保衣物上不留下化学品的味道;两天后,脱下浸有汗渍的T恤。然后,女生们的任务来了,她们要用心嗅闻这些T恤,并根据对味道的好恶程度打分。据说,遇到对的人,连TA的味道闻起来都是香香的。

    在实验开始前,Wedekind测试了男女生们的HLA基因。这是一种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基因,全称“人类白细胞抗原”基因。它极度多样化,除了双胞胎,人群中任意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HLA特征的概率仅为数十万分之一。

    HLA原本也在人体中发挥多种重要功能,最主要的是免疫功能。它不仅出现在白细胞表面,也在除了红细胞的大多数细胞表面普遍存在。由于特异性极高,它就像一套识别系统,帮人体区分“自身”和“异己”,并会在移植手术中引发排异反应。

    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,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,因为基因差异越大的个体进行繁衍重组,孕育的后代才能拥有更多样化的基因信息,说白了就是生出来的娃才能够健康。

    这个实验的结果颇为新奇:女生们的好感体味,主要来自HLA差异性更大的男生。如果是和自己的HLA基因型相差大的男性,会感到味道好闻,充满魅力,自己也容易被吸引。而且他们穿过的T恤,更容易让女生想起自己的现任或前任——果真是“想念你的笑,想念你的外套,想念你白色袜子和身上的味道”啊。

    Wedekind博士由此得出结论:遗传基因会影响到人类的求偶选择。而这个结论被DNA相亲网站进一步引申为:决定每个人HLA类型的HLA基因是人类的“婚恋”基因,彼此间HLA基因差异性越大,就越“般配”。

    DNA相亲 能靠谱么

    凭基因去寻找“灵魂伴侣”

    很多研究都表明,气味会引发人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联想。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,借由嗅觉和基因相联系,似乎有那么点道理。但根据HLA基因按图索骥,真能找到“灵魂伴侣”吗?

    事实上,Wedekind博士做“汗衫”实验并非一时兴起。

    早在1995年,科学家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发现,HLA基因除了作用于白细胞表面抗原,还会影响其他一系列性状。例如,雌性小鼠会根据雄性的尿液气味选择求偶对象,而尿液气味在一定程度上受HLA基因影响。

    Wedekind博士由此获得启发,将类似的汗液实验用于人类,并得到“HLA基因与人类求偶行为有关”的结论。只是这个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,见仁见智。

    持怀疑态度者认为,假如女性闻一下汗衫,就能区分出与另一个人的HLA基因相似度,那么这种奇异功能背后的生理学机制,至少得值一个诺贝尔奖。但Wedekind博士为什么不在学术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,反倒跑去玩起“相亲”游戏?

    而且回到婚恋本身,谈恋爱找对象是男女双方的事情,仅有来自女性的数据,显然也不足以支撑整个结论。此外,样本数量、人种差异等也未被列入考虑范围。

    更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Wedekind博士与其合作者,后人的类似实验完全观察不到相似效果。主流学界甚至没有什么声音专门讨论这一话题。究其原因,大概是因为不想“断人财路”吧。

    但是,Wedekind博士还是有一群信徒并发展出了一系列理论,试图佐证“婚恋基因存在的合理性”。比如,他们认为,异性间HLA基因差异越大,后代的HLA特征就可能越多样,免疫功能也会更强。而女性能够通过汗味定位意中人,正是因为人类“优生优育”的本能。

    于是,相亲对象的判断标准,从门当户对、情投意合,直接简化到能生出健康聪明的后代。其中的逻辑转换简直比坐过山车还要刺激。

    DNA相亲 “相”什么

    其实是商家竞争的一个噱头

    DNA相亲风靡全球,许多人趋之若鹜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,很难用“忽悠”二字一言以蔽之。它几乎找不到任何靠谱的科学依据,却丝毫不影响将消费主义的商业哲学发挥到极致。真相是什么,或许完全不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。

    对于商业价值的评估,也不会重点考虑是否有科学性。能不能赚钱、是否存在政策和法律风险,才是商业行为的可行性判断依据。

    而在顾客方面,在日本,DNA相亲的服务价格实际上和其余婚恋网站差别不大,也说不上暴利,它仅仅只是商家取得竞争差异化的一个噱头罢了。顾客认为有意思,愿意花钱买新奇的服务,商家便能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赚取合适的利润,政府也获得税收和就业机会……这的确是多方共赢的局面。

    在我国,不少商家也声称引进了DNA相亲“技术”,并针对中国人的种族特征进行了优化,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,结合星座、属相等因素进行超精准配对。

    可以说,DNA相亲的确新奇有趣,但和星座速配、血型速配没什么本质区别,一切不过是为缘分(或拒绝“缘分”)找一个借口。

    毕竟,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交汇,愿意在一起虚度时光,或许才是爱情的美好所在。与其寻找某种科学的速配方法,不如多点耐心了解彼此。

    综合《羊城晚报》、科学辟谣报道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关注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相关文章